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水足跡
(1) 公司員工瞭解國際相關機制,順應溫室氣體管制趨勢潮流。
(2) 建立公司溫室氣體盤查機制,作為推動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權及信用額度之交易工作的準備。
(3) 公司符合溫室氣體相關法規或相關要求,提高環保績效與營運效率。
(4) 溫室氣體盤查工作文件化,使公司之溫室氣體管理邁向永續發展。
(5) 提升公司社會企業形象,促進與外部利害相關者(如供應商)良好關係。
(1) 熟稔溫室氣體相關法令、制度及其他相關規範,並掌握最新溫室氣體趨勢,將可協助事業及早採取因應之道。
(2) 具備溫室氣體盤查、登錄與查證輔導實務經驗與實績,將可協助公司完成盤查,並可與國際接軌。
(3) 於輔導事業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管理系統後,仍能提供後續之技術諮詢顧問服務,以確保溫室氣體盤查與驗證管理系統之持續運作。
「碳足跡標準」國際上由三個組織團體主導發展全球一致性標準,現廣為各國引用之規範為ISO/TS 14067:2013/PAS 2050(PAS 2050-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用以盤查計算產品與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從原材料取得、生產、配銷、使用和廢棄後的處理)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其目的在於協助企業管理由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尋找其於產品設計、生產與銷售等過程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機會,而生命週期評估工具(LCA Tool)選定之依據,建議採用反應當地製造特性之工具及資料庫。因此本標準可幫助企業降低產品或服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開發出更少碳足跡的新產品。
此外EPEAT(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的執行標準IEEE1680於2018年更新了IEEE1680.1:2018(電腦及顯示器之環境及社會責任評估標準)在4.8.1.2的要求中即提到廠商需選擇產品執行產品碳足跡的盤查計算,並通過第三公正單位的驗證,才能取得額外的加分。
而國際標準ISO/TS 14067於2013年公告,,包括:
第一部: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 Part 1 : Quantification 產品碳足跡 -- 量化
第二部: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 Part 1 : Communication 產品碳足跡 – 溝通
(1) 了解組織、服務及產品各階段之碳排放量。
(2) 提升公司產品形象及市場區隔降低競爭壓力。
(3) 剖析組織與各生命週期階段的排放量,尋求減量之機會。
(4) 提早進行減量降低減量成本。
(5) 提早因應碳相關管制措施。
(6)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回應利害相關團體關切之碳排放問題。
透過碳標籤制度的施行,能使產品各階段的碳排放來源透明化,促使企業調整其產品碳排放量較大的製程,也能促使消費者正確地使用產品,以達到減低產品碳排放量的最大效益。
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泰國、澳洲等國家已展開碳足跡相關政策與工作的建置,而我國也於2009年開始研議台灣碳標籤的機制,第一批碳標籤已於2010年6月4日頒發,共有5家廠商、7項產品授證。
水足跡評估標準現況
荷蘭Twente大學水資源管理教授Hoekstraand Chapagain於2002年提出「水足跡」(Water Footprint)的概念。於2008年並發展出「企業水足跡盤查準則」(Business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WFN於2011年將過去研究成果彙整出版了「水足跡評估手冊 」,含括了各種邊界範疇水足跡之計算方法,例如,製程、產品、消費者、企業、地區及國家等。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2009年11月成立工作小組(WG 8, TC 20 /S 5)制定 ISO 14046 水足跡標準,目前已於2014年通過水足跡標準ISO 14046,該標準內容部分參考ISO14064在溫室氣體方面的計算和查證方法。
何謂水足跡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s)的概念,或可稱為虛擬水(virtual water),將會告訴消費者他們所買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耗用了多少水。就像碳足跡一樣,虛擬水的數據將會指出某一個特定產品消費地球水資源的程度,與碳足跡的概念一般。例如:早上飲用的那杯咖啡的背後,從種植、採收、加工、包裝和運輸咖啡豆的過程中消耗的水達140升,大致相當於每個英國人平均每天飲水及家庭用水的總量。因此,水足跡用意在於瞭解「水」在生產線中是如何被使用,且認識與標示出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風險,以瞭解水的影響力、做好水資源的管理,並希望企業、社區與政府也能夠更好的保護水源。
立法院於2016年5月6日正式三讀通過《水利法》修正案,針對大量消耗水資源者,將開徵「耗水費」,鎖定每月用水度數超過1000度的用水大戶,例如泳池、spa、飯店業者。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目前之規劃,未來耗水費將採3個級距開徵,每月用水超過1000度以上、3000度以下者,水費附徵10%;每月超過3000度以上、6000度以下用水量,水費附徵20%;每月超過 6000度以上用水量,水費附徵30%。但若落實節約用水措施者最高可以減徵60%。
6大減徵條件包括達到政府要求全廠製程回收率、通過清潔生產評估、通過國際標準組織(ISO)水足跡盤查、獲得綠色工廠或綠建築標章、獲水利署節水績優獎項、配合政府生活污水回收,已繳交水污費的廠商等6大綠色保證。
水足跡有三大組成(下圖)
1.綠色水足跡(Green water footprint)
– 降雨蒸發量
2.藍色水足跡(Blue water footprint)
– 用於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地表或地下淡水資源量
3.灰色水足跡(Gray/grey water footprint)
– 將生產排放之污染稀釋至水質標準以上所需水量
– 稀釋或淨化受污染水源並使之可符合水質標準所需付出的水資源代價
(1)檢視地區法規、水資源成本及管理績效,進而瞭解產品於製造生產(直接)及供應鏈(間接)用水狀態
(2)了解產品生命週期的用水量,尋求減量的機會
(3)進行風險管理
(4)設定綠色創新目標
(5)協助客戶降低產品水足跡
(6)提升企業形象,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
(1)依循ISO 14046及相關標準之原則與程序,完成產品生命週期盤查與水資源衝擊評估
(2)蒐集完整數據,豐富產品生命週期的環境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