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主視覺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首頁最新消息開放資料抗氣候變遷 群眾智慧也能助一臂之力

開放資料抗氣候變遷 群眾智慧也能助一臂之力

2015/12/02 11:19:23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除了政府資源與專業知識,如何運用群眾智慧迎戰,儼然已成為國際趨勢。23日,美國MIT「氣候合作實驗室」專家來台,與Open Data聯盟、政府官員分享,如何結合開放資料與群眾力量,共同面對氣候變遷危機。

MIT氣候合作實驗室:群眾外包集思廣益

民間關心開放資料與氣候變遷的社群往往有所重疊。Open Data聯盟、經濟部工業局和環保署23日特別邀請美國相關領域專家Laur Hesse Fisher女士,分享運用群眾智慧對抗氣候變遷的經驗。

Fisher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集體智慧中心(MIT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氣候合作實驗室」(Climate CoLab)負責人,目前平台除了有200多名MIT專家,更有來自170個國家5萬多名會員,會員背景多元,來自各行各業。

剛結束越南訪問的Fisher表示,氣候變遷是個艱鉅的問題,而目前各界的溝通與努力仍無法幫助科學家改善現狀,也讓MIT擔心,即將到來的COP21氣候變遷國際會議,無法達成具體共識與作為。

她認為,相較於由上而下的氣候政策,有些民眾提出的想法,反而跟專家的建議一樣好。而MIT推出的「氣候合作實驗室」,便是邀請世界各地的個人或組織來提案,並給每個提案MIT的專業評鑑與建言,希望透過網路連結全球民眾,集思廣益來改善現狀。

Fisher指出,「氣候合作實驗室」將氣候變遷的主議題切成幾個子議題,方便大眾來參與討論提案,再將成果導回主議題來達成實質影響。透過平台,社群彼此認識與合作,選取最有希望的提案。合作的過程像是國際談判,但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與,也能選擇區域性的提案,獲選的團隊可受邀到波士頓參與研討會。

參與氣候變遷討論 一般民眾也有力量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表示,開放資料的切入點廣,但要走到深度,仍需要一段過程、經驗與機制;過去民間社群對空汙資料很有興趣,但光有熱忱與技術仍不夠,還需要氣候的專業。

環保署署長魏國彥也於現場展示環保署的「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台」與APP的開發成果,並以民間團體台灣零時政府(g0v.tw)的「PM2.5 空污監測」網站為例,點出透過開放資料的應用,可發現埔里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雖然沒有重工業,卻無辜成為空汙重災區,在空汙地圖上顯現出「大黑丸」。

環保署表示,目前與民間合作,透過行動空汙監測器,邀請志工蒐集空汙資訊,也積極將民眾陳情案件,整理成可用的數據資料。

開放街圖應用 展現群眾救災力

Open Data聯盟副會長鄧東波則分享「開放街圖」(OSM)的經驗。OSM主要應用於防災,譬如海地地震時從一封email的邀請,引起全球的關注與參與,再加上尼泊爾地震、海燕颱風的經驗,建立了任務分流,讓不同經驗背景的人合適的參與,發揮群眾力量的效益,填補災害發生時資訊流的時間落差。這也促成新的救災模式,在「數位人道網絡(Digital Humanitarian Network)」的應用上,OSM已成為提供地理資料的主要平台。

從Map Kibera與WheelMap的草根地圖談起,鄧東波也分享了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結合台灣OSM社群的「飲水地圖」計畫,以及Mapillary在「路倒樹」問題上的應用;至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應用,則有英國結合OSM與碳排放計算所畫出的treezilla街圖。

鄧東波說明,台灣的土地利用每十年才會更新,可以考慮應用開放的精神促進民間合作,結合即時資訊和影像,做出像是德國OSM社群在地圖資料的應用。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往往不是傳來好消息,在Open Data聯盟會長彭啟明主持的沙龍座談上,Fisher提醒,「氣候合作實驗室」的成果不僅基於MIT的名聲,更主要是因為有民眾的參與,才促使平台的成功,「我們人類正面臨一個難題,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共同合作來解決」。

全文詳情請見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參考網站:http://e-info.org.tw/node/110998
如有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水足跡之需求,請與本公司林小姐聯繫

寰勁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2-2392-1056
傳真:02-2395-8056
back
top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4號7樓之5 電話:(02) 2392-1056 傳真:(02) 2395-8056
7F.-5, No.24, Beiping E. Rd., Jhongj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
Copyright ©2010 GPTEK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 by About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