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主視覺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首頁最新消息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從空氣中進行碳捕獲的新方法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從空氣中進行碳捕獲的新方法

2017/01/17 14:14:29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簡單、可靠的從大氣中直接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為碳捕獲和儲存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以應對全球變暖。

最初,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團隊研究從水中去除環境污染物如硫酸鹽、鉻酸鹽或磷酸鹽的方法。為了除去這些帶負電荷的離子,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簡單化合物胍,設計用它與污染物進行強結合,形成易於從水中分離出來的不溶性晶體。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能夠以最少的能量、投入最少的化學品,來捕獲和釋放二氧化碳。

“當我們把胍溶液放置在空氣中,迷人的棱柱狀晶體就開始形成了,”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Radu Custelcean說。“通過X光衍射分析它們的結構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些晶體中含有碳酸鹽(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發生反應時形成的)。”

數十年的研究引領了碳捕獲和長期碳儲存策略的發展,以減少或消除電廠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是一種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溫室氣體)。碳捕獲和儲存策略包括一個技術系統,從釋放點或從空氣中直接收集二氧化碳,然後將其運輸並儲存在指定地點。

一種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非傳統方法(直接空氣捕獲法),是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這篇論文中的研究重點,它也可以應用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點。

二氧化碳一旦被捕獲,就需要將其從化合物中釋放出來,這樣氣體就可以通過管道輸送,並被深埋於地下進行封存。傳統的直接空氣捕獲物質必須要加熱到900攝氏度,才能釋放出氣體——這個過程往往會比最初去除的時候,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發的胍類物質是一個低能耗的替代。

“通過我們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將晶體加熱到80-120攝氏度來釋放與化合物結合的二氧化碳,比起現有的方法,這是一個比較溫和的方式,” Custelcean說。加熱後,晶體又恢復成了最初的胍類物質。回收化合物經過三個連續的碳捕獲和釋放週期可以循環利用。

Custelcean介紹,這個直接空氣捕獲法正在獲得關注,這個方法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積極實施,讓其有效對抗全球變暖。同時,他們需要深入研究胍類物質,它如何才能在現有的和未來的碳捕獲、存儲應用方面更加有效。

研究團隊正在利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散裂中子源(SNS)(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科學使用者設施辦公室)在中子散射方面的專長,研究物質的晶體結構和特性。通過分析結合在晶體中的碳酸鹽,他們希望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捕獲和釋放的分子機制,有助於設計下一代吸附劑。

科學家們還計劃評估能否用太陽能作為持續熱源,來釋放晶體中的二氧化碳。

全文詳情請見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中國氣候變化信息網
參考網站:http://www.ccchina.gov.cn/Detail.aspx?newsId=65913&TId=58
如有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水足跡之需求,請與本公司林小姐聯繫

寰勁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2-2392-1056
傳真:02-2395-8056
back
top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4號7樓之5 電話:(02) 2392-1056 傳真:(02) 2395-8056
7F.-5, No.24, Beiping E. Rd., Jhongj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
Copyright ©2010 GPTEK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 by AboutNic.